「聲經絡」

立方計劃空間組織籌劃,邀請來自台灣、菲律賓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共同策劃,以其所屬國家的特定聲響文化脈絡及創作為題,以東南亞文化語境為共享文本的展覽,媒材包括委託創作藝術作品、田野研究檔案、錄音、錄像與歷史文件等,策劃內容各自不同但又能相互呼應。其中,台灣的部份是由羅悅全策劃的「雨夜花與台灣聲響機器演進史」,藉由台灣的現代聲響媒介以及影響其發展的科技、法規與文化之創新與建制,來描繪出一種覆蓋現代人聆聽管道的「聲響機器」嬗變過程。

 

一樓入口處的「話鼓電台」,自2019年4月起以網路串流方式放送,其中的節目邀請藝術家、學者、詩人、音樂家、劇作家、網路行動者等跨文化工作者,共同來想像與實驗聲響,也可到大廳乘坐在Yogibo沙發上舒適的收聽。而”話鼓”是來自非洲部落的居民溝通的工具,透過以棒槌敲擊出長短高低的鼓聲來傳遞訊息,且具有高度詩感的句子。而直到二十世紀初,西方才有類似的訊息技術物的發明──聲響廣播。

「液態之愛」

「液態之愛」,這個展名是來自波蘭社會理論家齊格蒙‧包曼的同名著作(中譯:液態之愛─論人際紐帶的脆弱)。展覽援用了包曼的「液態論」來探索生活於網絡社會裡的經驗與特質。包曼一生深入剖析的對象,即針對今日由極端、大量的金融資本、訊息數據,其伴隨各種人工操作及演算,並由高端電訊技術所形塑和支配的生活內涵。包曼將這些特質統稱為「液態現代性」(liquidmodernity)。

 

人們既渴望「連結」想要束緊彼此之間的關係(社會的紐帶),卻又要隨時得以鬆脫的「自由」。換句話說:今日世界,在電子媒介、網路、手機等等技術產物的普及已覆蓋了一半的地球人的生活,我們希望永遠保持在線上,因而得以輕快無礙地與他人共處,又同時要能夠隨時下線、解除關係。

 

液態社會裡,人們追求的是速度與變化、講求容易移動和保持輕盈。我們正在經歷人與人、人與物、人與世界的「關係革命」,期待超脫羈絆、擺脫「固著」關係的包袱,在此之中迎向想像中無限流動和可以不斷擴張的未來。這種時代性正改變著人的心靈與意識,也正在更劇烈地重新塑造著各種社會與生活階層的政治。Yogibo為新世代新的生活方式,變動性高且方便移動,不論是自我享受或是與他人共乘,也可以破除懶骨頭個人乘坐的傳統印象,也呼應著展覽的液態變革。

 

「感覺空間 & 發光半導體未來」

《感覺空間》試圖讓觀眾隨身的行動裝置提醒:此時的空間有另一件事情發生。藝術家在生活的都市裡選了一個場景,化身為DJ在現場演出,然而現場聽不到音樂,音樂反而透過YouTube直播到另一個時空;表演現場只有當下的聲音:風聲、操作器材的環境音。於暗室空間內,你可以在懶骨頭上選擇一分為二兩種不同的「現場的聲音」。

 

《發光半導體未來》描述一個只存在人造光源的未來,影像透過LED、OLED、Micro LED面板閃爍的人造光源討論著一個自然光源(太陽)消失的宇宙,並描述發光面板背後的主體意識;光線的閃爍是訊息、訊號,同時也是亮度、能源,更是反射萬物精神的意識;依序排列的沙發對應成列的發光面板,且在運算的次序中閃爍,如同正在聯網的光纖也同時是在曲速中高速移動的通道。人造光的頻率牽動著有機意識個體的精神狀態,也牽動著群體的情緒跟共同認知。

 

以上圖片來源⼁展覽現場紀錄

資料來源⼁當代藝術館
特別感謝⼁當代藝術館